有多少人看不惯 iPhone 14 Pro 以来一直在用的“灵动岛”设计?老罗此前评论的“屎上雕花”我觉得很贴切确实是技术限制下的妥协。
尽管苹果前设计师 Jony Ive 已经离职,但他对于iPhone正面设计的愿景——即追求一块无任何挖孔的完整玻璃面板——仍然激励着苹果继续朝这一方向努力。
苹果依据其先前的专利申请,持续探索将Face ID传感器融入未来iPhone屏幕内的技术,旨在达成更为极致的外观设计。不过,红外光穿透显示屏的技术难题始终是该项目面临的主要障碍。
然而,一项最新获得授权的苹果专利透露,可能已经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。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需要将Dynamic Island(灵动岛)中的所有组件,包括前置摄像头和Face ID技术,全部巧妙地隐藏于屏幕之下。
尽管当前已有技术能够将摄像头整合进显示屏中,但这些技术的成像质量还远远达不到iPhone的高标准。因此,苹果更可能优先考虑的是将Face ID技术嵌入到屏幕内部。
红外光虽然能够穿透显示屏,但其穿透效率极低,这会对面部识别的速度和可靠性造成显著影响。苹果曾尝试采用“局部关闭显示像素”的方法来增强红外光的透过性,然而,这一尝试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。
据PatentlyApple曝光的最新专利显示,苹果提出了一种更为简洁且高效的解决方案,即移除屏幕上的部分子像素。
什么是子像素?
每个显示屏像素通常由红、绿、蓝三个子像素(subpixels)组合而成,通过调整它们的不同亮度来展现各种颜色。而苹果的专利则提出了一种创新思路,即在特定区域移除部分子像素,从而为红外光提供一个穿透的通道。
如何实现视觉无感?
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显示效果的影响,苹果设计了一种视觉补偿机制:仅在移除的子像素旁边存在相同颜色的相邻子像素时,才会执行移除操作。例如,若需移除一个红色子像素,其相邻的另一个红色子像素会“补偿”其缺失的功能,确保整体色彩表现依然准确无误。
专利中指出:“通过逐步且选择性地移除最近邻的同色子像素,可以在不显著牺牲显示效果的前提下,有效开辟出更多的红外光通道。”
在移除子像素的同时,相关的供电线路和控制线路也可以一并去除,这样不仅能创造更广阔的清晰区域,还能显著提升红外光的穿透效率。此外,专利还提及,在这些特定区域内,部分触控敏感网格也可以被移除,以减少红外光在穿透时可能遭遇的衍射干扰。由于这些开口的尺寸仅限于子像素级别,因此不会对触控操作的灵敏度造成任何负面影响。
关于Face ID嵌入屏幕的技术,早前有预测认为它将首次亮相于iPhone 15,随后又有传闻称该技术会延至iPhone 16推出,但这些预测均未实现。现在,关于这一技术将应用于iPhone 17的猜测再次浮出水面。
有迹象表明,这次的预测可能更接近事实:
多方信息表明,至少iPhone 17的高端版本将会配备更小的显示屏开孔。分析师Jeff Pu透露,iPhone 17 Pro Max有望采用“超窄灵动岛”设计。在当前技术背景下,将Face ID集成于屏幕之下似乎是最为直接的解决方案。
此外,还有传闻称苹果正在秘密研制一款名为“iPhone 17 Air”的极简设计机型。这款设备可能会将重点放在极致轻薄与简洁美学上,计划将灵动岛缩减为一个单独的摄像头开孔,以完全贴合其设计理念。(不过,对于这一传闻的实现可能性,我个人持保留意见。)
目前距离iPhone 17系列的发布尚有一段时间,因此有关爆料的准确性尚无法完全确认,我们无法肯定这一技术是否会应用于iPhone 17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苹果正稳步朝着其“单块玻璃”的设计愿景迈进。
如果 iPhone 完全去掉了屏幕开孔,你认为好看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