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彭博社传出消息,中国的反垄断监管机构正考虑对苹果在中国区的 App Store 利益分配和政策展开调查,尤其聚焦于苹果向开发者收取的最高可达 30% 的分成以及禁用外部支付渠道的做法。若谈判无果,苹果或面临正式调查,并有可能在中国市场遭遇更严苛的监管压力。下面,一起来看看究竟是怎样的情况。
从消息源来看,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(SAMR)近年来对国内外巨头都进行了更严厉的反垄断执法。在美国和欧盟监管部门对苹果、谷歌等科技巨头提出质疑的同时,中国方面也悄然对苹果的 App Store“抽成与封闭生态”进行摸底调研。其中焦点是苹果对应用内购的 30% 分成,以及不允许第三方支付和应用商店并存的做法,这与中国开发者的需求与中国传统第三方支付习惯出现了正面冲突。
据称,监管部门已经与部分苹果高管和开发者进行了接触,尤其关注腾讯、字节跳动等国内头部企业如何在 iOS 平台上推动产品,并且遇到了哪些分发与支付挑战。此前,苹果与腾讯在 2024 年就应用商店的抽成问题爆发分歧;再加上其他与苹果有类似矛盾的国内厂商,也逐渐将焦点转向监管层面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轮对苹果的审查,实际上早在特朗普上一任期之前就有所端倪,只是与中美之间此起彼伏的贸易冲突“撞了车”。而令事态更为复杂的是,美国政府在 2025 年开年再次对华加征关税,引发了中国的强烈回应;与此同时,中国监管部门也对 Google 等美国科技公司展开了正式的反垄断调查。这意味着苹果若在此时遭遇正式调查,可能沦为中美之间的又一博弈棋子。
苹果在欧盟已做过妥协,比如允许第三方应用商店、外部支付选项。但相比之下,中国的经济体量、产业环境更为特殊,苹果长期以来在中国市场依赖高度本地化供应链和消费大盘,一旦被“卡脖子”,将波及其在华生产乃至全球 iPhone 的出货节奏。目前,苹果在中国的营收近年已有所下滑,华为、小米等本土玩家的崛起也带来更多竞争压力。一旦中国监管部门指向苹果抽成“过高”并勒令整改,苹果可能在营收模式上受到重大挑战。
实际上,苹果一直声称其 30% 分成用于平台维护、安全审核和创新研发,强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用户体验和应用生态的高质量。但这种辩解并未完全打消开发者和监管者的疑虑:外界对 App Store 垄断、高抽成的批评声音一直存在,这也是欧盟、英国和美国多地监管机构围绕苹果生态展开调查的根本原因。
若中国监管最终决定采取强硬措施,包含两种可能:
要求苹果进一步降低分成,允许使用第三方支付渠道。
基于反垄断法进行处罚,勒令苹果开放更多系统接口,或进行整改并处以罚款。
短期内,中国市场监管部门尚未对苹果发起正式的动刀,似乎希望先通过磋商让苹果主动做出让步。如果谈判僵化,意味着苹果将继欧盟之后再面对一场更为复杂的审查风暴。
毕竟中国市场规模巨大、产业链环环相扣,苹果恐怕不会轻易冒险与监管部门正面交锋。而如果苹果让步过大,则可能在全球更多市场触发连锁效应,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监管者都可能提出类似要求。